红外测油仪是一种用于检测水中油类污染物含量的精密仪器,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等领域。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仪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仪器的安装与放置
1.1 环境要求
1.1.1 红外测油仪应放置在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室内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强电磁干扰,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对仪器的光学系统和电子元件产生影响,导致测量误差。
1.1.2 环境温度应控制在仪器规定的范围内,一般为10-40℃,湿度应小于85%。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以及过高的湿度可能会使仪器内部元件受潮或性能下降。
1.2 安装稳定性
1.2.1 仪器应放置在平稳的实验台上,避免振动。振动可能会导致仪器内部的光学元件移位,影响测量精度。如果实验环境存在振动源,应采取减震措施,如使用减震垫等。
2. 样品的准备与处理
2.1 样品采集
2.1.1 采集水样时,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避免采集到受污染或不均匀的样品。例如,在采集河流水样时,应选择多个采样点,避免靠近岸边或有明显污染源的地方。
2.1.2 采集的样品应及时进行分析,如果不能立即分析,应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保存。对于含油水样,一般可加入适量的酸(如盐酸)进行酸化,防止油分乳化或氧化。
2.2 样品预处理
2.2.1 在测量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萃取、过滤等。萃取时,应选择合适的萃取剂,如四氯化碳、正己烷等,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萃取剂残留或样品损失。
2.2.2 过滤时,应使用滤膜过滤掉样品中的悬浮物和杂质,以减少对测量结果的干扰。同时,要注意滤膜的孔径大小和材质,确保不会对样品中的油分产生吸附或污染。
3. 仪器的操作流程
3.1 开机预热
3.1.1 在使用红外测油仪之前,应提前开机预热。一般预热时间为30分钟左右,以使仪器的光学系统和电子元件达到稳定状态。预热过程中,可以检查仪器的指示灯、显示屏等是否正常工作。
3.2 校准与标定
3.2.1 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标定是确保测量准确性的关键。使用标准油样对仪器进行校准,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调整仪器的参数,使其达到最佳测量状态。校准周期一般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和环境条件确定,通常为每月或每季度一次。
3.3 测量过程
3.3.1 在测量样品时,应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步骤进行。将处理好的样品放入样品池中,注意样品池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样品残留或污染。测量过程中,要观察仪器的显示数据和指示灯状态,确保测量过程正常进行。
3.3.2 每次测量完成后,应及时清理样品池和相关部件,防止样品残留对下一次测量产生影响。
4. 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4.1 清洁保养
4.1.1 定期对仪器的外壳、光学窗口、样品池等部件进行清洁。使用软布或镜头纸蘸取适量的酒精进行擦拭,避免使用硬物或腐蚀性溶剂,以免损坏仪器表面和光学元件。
4.1.2 对于仪器内部的灰尘和杂质,可以使用软毛刷或压缩空气进行清理,但要注意操作的轻柔性,避免损坏内部元件。
4.2 部件检查与更换
4.2.1 定期检查仪器的各个部件,如光源、检测器、滤光片等,观察其是否有损坏或老化现象。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更换相应的部件,以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
4.2.2 对于一些易损件,如样品池、密封圈等,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避免因部件损坏导致样品泄漏或测量误差。
4.3 存储与运输
4.3.1 在仪器不使用时,应将其放置在原包装箱或专用的仪器箱中,避免受到碰撞和挤压。存储环境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受潮和灰尘污染。
4.3.2 运输过程中,应将仪器固定好,避免剧烈震动和颠簸。如果需要长途运输,最好采用专业的仪器运输包装,并在运输前对仪器进行检查和维护。
红外测油仪是一种高精度的分析仪器,只有在正确使用和精心维护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最佳性能,为环境监测和相关领域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咨询热线
010-8179-7160硅酸根监测仪TP106 磷酸根监测仪TP107 联氨监测仪TP108 钠离子监测仪TP130 溶解氧分析仪TP150 溶解氧分析仪TP151 ORP分析仪TP160 余氯分析仪TP170 COD监测仪TP1111 氨氮监测仪TP1112